我校“善行100·爱心包裹”志愿者代表赴甘肃陇西探访纪实

发布者: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:2017-03-12浏览次数:204

我校“善行100·爱心包裹”志愿者代表赴甘肃陇西探访纪实


 善行100·爱心包裹”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,在为期近两个月的劝募活动中,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。20161224-27日,我校16级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李昱同学与其他50多名优秀志愿者代表一起,跟随中国扶贫基金会,前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永吉小学进行探访。短短几天的探访活动,让志愿者们和贫困地区儿童有了深入的接触,也使得志愿者们更加体会到自己参与活动的价值。接下来,让我们循着李昱同学的所观所感,一起见证这份爱心的传递。


愿你生命中有够多云翳


南开大学文学院 李昱

坐在颠簸的火车上,望向窗外,看见青山渐成了荒坡,我知道我快到了。

在这个寒冷的冬天,有一群人聚在一起,走出象牙塔,走上街头,开始了七周的劝募,这就是“善行100·爱心包裹”活动。志愿者的付出与辛劳,温暖了孩子们的冬天,但当我们被拒绝和被误解的时候,心中也会有一丝的无奈与彷徨。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:一个爱心包裹是否能改变孩子们的生活?我们是为了什么?我们这么做有用吗?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来到了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,永吉小学。


家访:直面孩子内心不可触碰的柔弱


第一天,我们跟随老师去一个小女孩家里进行家访。女孩叫常小园,是一名留守儿童。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外面打工,逢年过节也不回来。家里就靠着78岁的外婆一人撑着,因为外婆不能干农活,就仅靠着父母寄回来的钱过日子。

她家离学校不远,几步路就可以到。快到她家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土墙和一扇破旧的木门。走到门口,外婆忙起身过来招待我们,羞涩的咧起嘴笑,我看见,外婆的嘴里只剩下了一颗牙齿。常小园呢,戴着红领巾,局促的站在外婆后面,也朝我们淡淡笑着。孩子的衣服是一件半旧的粉红色棉衣,下摆有些污渍和泥巴。开门进院,是一块很小的土地。屋里更是逼仄阴暗,没有通电。外婆刨着火炉,想让屋子更加暖和点。小园更是听话的从邻居家借来几个小板凳,让大哥哥大姐姐们坐下。

家访其实进行得很困难,外婆听不懂我们的普通话,我们也无法理解她浓浓的陇西口音。一问一答总是在“嗯嗯啊啊”中结束。但我们可以看出来,外婆对于自家的境遇有一种深深的无奈甚至妥协,她对于这个家庭的未来一无所知,也无法判断。我们无法去苛求一个古稀老人对于改变未来有多么宏伟的设想,但孩子的未来却禁不起这样的等待。屋里的光线很暗,唯一的窗子投射进来的阳光,恰好照在小园的爱心包裹美术包上。

小园带来了自己的朋友和她一起来玩——一个大胖小子和一个安安静静的男孩。我们不忍心去问孩子们多么沉重的话题,只好陪着他们去玩闹。孩子们带我们爬山,山上的土很干,一块块的凝成土块,一捏却又散成黄沙。路上听村民说,今年的天气不好,庄稼基本上没什么收入。那个胖小子牵着我的手,给我一点点介绍山上的东西:耗子洞、牛、公鸡,如数家珍。我也只有拿出手机,让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,他笑了。我们一起玩游戏,老鹰捉小鸡、背锅......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总是快乐的,他们会带着你忘却很多沉重和压抑,尽情地在欢乐中感受真实,不分贫穷贵贱。

在家访快结束的时候,我们费劲一番周折,联系到了小园的爸爸,让他和小园来了一次难得的视频聊天。我们原以为会有痛哭流涕的场景,而当小园和爸爸见到的时候,却显得很淡定、冷漠。在喊了一声“爸爸”之后,就开始躲闪起镜头,这让我们感到有些震惊和失望。也许,我们揭开了孩子一直不愿意触碰的地方:她的爸爸妈妈,长久的分离让伤口已经结痂,这种亲缘关系的淡漠和孤独可能是小园以后要面临的最大挑战。”


包裹发放:难忘孩子纯真的笑脸


第二天是正式的爱心包裹发放仪式,在和孩子们简单的接触后,我们领来爱心包裹在班级里面发放。

喊名字,填写领包表和回音卡,发放仪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帮他们拆开包裹的时候,我瞥到了孩子们眼神里的一丝欣喜与好奇,他们迫不及待的穿上这身新衣服,把围巾、手套东摸摸西看看,舍不得带上。填写回音卡时,我看着他们用工整的字体写下稚嫩的感谢语:“感谢您们对我无私的帮助,我很感谢你,你们的胸怀真广呀!”、“感谢哥哥姐姐对我的关心和帮助,我一定会走出这座大山!”......很多小朋友来向我展示着他们的衣服,虽然他们的衣服不是特别合身,但我打心眼里说:“嗯,真好看!”

在志愿者发言时,我说“同学们,因为你们一直很懂事很听话,所以这些东西呢,是大哥哥大姐姐对你们的奖励。而你们的笑容,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!”于是,现在又回到最初劝募时的那个问题:为了什么?

当你看到他们最纯真的笑脸时,当你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,你会觉得一切都那么值得。我们是在做有力量的事情,我们的付出和坚守是会开花结果的。但我们的力量,确实微不足道。在传递关爱的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:软件设施的落后、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、扶贫治标不治本.....仅凭我们的力量,这些问题会让我们力不从心,但我们做到了一点,我们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地方,这个偏僻的山沟。有关注,就会有改变发生。

在劝募的时候,我曾经被一位老大爷这样反问过:“允公允能?你们大学生就整天干这些事吗?”而现如今,我可以回答,我们不仅要做这些,更要做得越来越好!但行善举,莫问前程。

 “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云翳”,这是我在孩子们的留言本上写下的一句话。愿每个人,孩子们和志愿者,能拨开心底的那份阴云,通过改变,遇见善的阳光。